(资料图)
季风,就是在大陆和海洋之间,由于冷暖程度不同形成的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在中国古代称信风,意为这种风的方向总是随着季节而改变。”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为季节。
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解。
第一,可以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由于海洋是由比热容最大的水组成,陆地是由比热容较小的沙土构成,在相同的光照下,质量相同(如1Kg)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是沙土的4倍左右,水温度升高1℃,能够吸收的热量为4.2×10∧3J,而沙土仅仅0.92×10∧3J。这样,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就存在有较大的温差,夏天,陆地上方空气温度比海洋上方空气温度高,冬天相反,冷空气密度大下沉而形成高压,暖空气密度小上升而形成低压,气压差导致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就会产生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季风。有的科普文章说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有科学错误,在同一个太阳底下,形成的“加热差异”可能不大。
第二,在上述条件下,季风的方向还受到地球自转惯性的影响,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由于大气惯性的作用,季风的方向应该是大气合运动形成的。18世纪初,哈得莱指出:南亚地区阿拉伯海至印度的季风应该是夏季吹南风,冬季吹北风,实际观测到的却是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就是由于夏季气流从南半球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受到地球自转效应影响,气流会受到一个向右的惯性力(叫地转偏向力或者叫科里奥利力)作用。
第三,大陆地形也影响季风的方向。受青藏高原地形的阻挡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东亚季风相比南亚地区季风更复杂。如,南海–西太平洋为热带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第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综合分析较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后,有理论指出,行星风系的季节位移也是形成季风的一个主要原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使季风加强或削弱。
第五,季风与大陆面积大小有关,大陆面积大,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温差越大,季节性高、低压就越强,气压梯度变化越大,季风也就越明显。我国的陆地面积较大,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第六,与纬度有关。冬季,陆地冷高压中心位置处在较高的纬度上,海洋上为低压。夏季,陆地上的低压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副热带高压位置容易向北移动。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大气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多年的平均状况,降水是重要要素。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我国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海洋水汽,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降水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西南季风为我国华南一带带来降水,当西南季风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由于我国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因此,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北方西北地区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相对于西北地区靠近海洋,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会进入全年中降水较多的雨季。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夏季是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是最需要水分的时候。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